
张伟平如果没有失去张艺谋,“最好的产品经理”这一称谓或许还有和郭敬明一争长短可能,毕竟,他们曾经把中国电影带入大片时代,但现在,无论从产品创新还是市场营销,应该没人能比郭敬明做的更好——或许某部作品在票房上胜出,但概率不是常态,尤其以郭敬明一直被人诟病的背景进入电影市场——而当前的电影市场,仅仅“大片”这一单一特质已经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收割票房的噱头,电影需要更丰富多元的“元素”去迎合以及开拓更广大的市场空间。
从高中时期开始在榕树下发表文章到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小时代》问世,郭敬明并非只像一个文字工作者那样埋头创作,成立“岛”工作室或者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让他从更早之前就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人并开始将创作进入商业运作当中,每一篇文章,每一部小说,每一个签约的作者,每一个合作的明星,都成为其针对市场目标精准的商品中的一环——在这一点把控上,郭敬明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爵迹》作为首部华语全真人CG电影,除了为电影产品赢得卖点,其在表现形式上,也规避了真人演员在“玄幻”题材中人力或物力力所不及的问题——场景设计、高难度动作、非现实物质等等,就影片所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气势恢弘的场景与战斗场面,人物、魂兽、魂器的精良视觉呈现,无论从创意脑洞到细节还原,《爵迹》在CG技术上,确实对华语电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技术层面,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郭采洁、林允、严屹宽、王源、汪铎、杨幂、李治廷等众多明星的参演,无疑让产品从初始便拥有了巨大的轰动效应,郭敬明对市场的敏感,对资源的调动能力,对受众需求的把控,以及受众群体的定位,都呈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
也同样从一开始就引发巨大争议——如果一个人任何产品都会招来议论,这件事本身就值得玩味,就当下电影市场的纷乱,跻身其中的任何人,对,任何人,有多少是出于“艺术”本心的,又有多少是需要向投资者负责制造产品的?
想起某期《四大名助》节目中,有人因为对自己过往经历耿耿于怀而花费十三年写出一个剧本,并且极力想将其拍成一部电影而屡屡放弃事业,相较而言,你会发现,郭敬明凭一己之力从作家跨界导演,并且每部作品都能引起巨大争议且最终收获巨大利益,绝对担当的起最好的产品经理这一称谓。
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达海岸 都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然而,有一条鱼船却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鱼贵出好几倍——是的,这就是“鳗鱼效应”,郭敬明和他的电影,就是鳗鱼。
--------------------
负责围观 起哄 闹炸
楼主
管理员给此话题奖励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