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科幻片在不少人眼中已经成为了大成本大制作的标配,但事实上其中不少只不过是科幻元素作为辅料与其他电影类型进行杂糅后的产品。当然随着类型片的发展,单纯的类型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需求时,类型元素的杂糅是电影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提供新的方向的同时也给新的问题提供了滋长的空间。“在多种元素间处理清主次矛盾”成为了不少电影落入的陷阱,简而言之就是“你到底知不知道你要干什么?”。
导演莫腾·泰杜姆和编剧乔·斯派茨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不知道”的答案。尤其是编剧让这部大投资头疼的口碑票房北美双扑街不禁让人开始担心此后他将深度参与的环球暗黑宇宙,《新木乃伊》、《怪物猎人范海辛》、《隐形人》等与此前他所参与的《奇异博士》不同,元素的融合问题在失去了迪士尼严格的控制后变得更为纯粹,原创剧本和电影宇宙的初期构架都会将这个问题放大,而新世纪的怪物电影最怕的就是这个,不然《德古拉元年》和《范海辛》这两部也不会虽备受本人青睐但却难逃厄运。
“科幻”的魅力在于可以根据任何现存的事物去预设其未来的发展轨迹,不仅仅是事物本身的发展,它可以给创作者营造出完整的世界体系,去给予一些终极问题更加便于探讨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会遇到何种困境并做出怎样的回应,并且如何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是一个悲剧式的死胡同。然而在《太空旅客》中“科幻元素”更多的是一种“展示”,当然对于商业片来说这样做无可厚非,在感官上的刺激科幻片往往有着非一般的种族天赋。毕竟对于人类共同的未来谁又不会好奇呢。而且1.1亿美元的投资,要是特效再出现问题就真的别混了。
《太空旅客》的“科幻”问题出在仅仅起到了提出问题的作用,而在编织完背景后就一直停留在了“背景”状态,没有任何解决的尝试与欲望,而最终诉诸于了二流灾难片的惯用手法——“生死危机会冲垮一切矛盾抚平一切裂痕,让支离破碎的感情莫名其妙的重归于好”。对感情元素的敷衍必然会对影片整体造成损害,当这种损害无法避免时,聪明的编剧会让感情部分变成次要元素,甚至让视觉轰炸变成主要元素都没关系,但《太空旅客》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爱情元素放在了第一位,敷衍的手段便一清二楚。
影片的前三十分钟还是非常出色的,毕竟有一个绝佳的创意在支撑。在忽略这种豪华超过实际用途的飞船设计后,导演还是很好的表达了“孤独”这个主意,克里斯·帕拉特饰演的吉姆在一次意外中从休眠中苏醒,并且早了整整90年,时间和空间都让吉姆犹如置身一座孤岛。漫长的飞行让吉姆的旅途没有终点,从一开始的茫然到之后独享资源的享乐再到最后试图自杀的绝望,时间虽短,但这个比任何隔绝都更加绝望的设定很好的展现了“孤独”如何逐渐蚕食一个人的意志。人类终归是群居动物,单纯的物质无法成为生存下去的动力。相比之下,至少鲁滨逊仍能时刻感受到希望,而吉姆则成为了“活死人”。
在这样的状态下吉姆生活了一年多,即便是再乐观的《火星救援》也穿插了孤独对于一个人精神影响的描述,更不要提这个连发一条消息都要等上五十多年才能收到回信的人了。吉姆没有自杀的决心,于是决定唤醒另一个人来陪自己,“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饰演的女作家奥罗拉成为了这个直男癌晚期喜闻乐见的举动的牺牲品,当然还是被冠以了“爱”的名号。从经历孤独到犯下错误,吉姆的动机都非常合理,而且被广为诟病的“三观不正”在这里也是名正言顺的,因为吉姆在决定前的状态与思想斗争都表明了这个决定的道德困境,“科幻元素”为这个道德困境的提出做出了关键的贡献。
吉姆与奥罗拉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掺杂了更多的杂质,一开始的爱慕源自于孤独的煎熬,吉姆爱上奥罗拉的步骤说简单点其实就是“外貌协会”与“无限意淫”,在选定了一个“一见钟情”的对象之后开始查看女子的视频资料,在极端的孤独下,一个真人的声音不断挑动着吉姆的内心。之后耐不住寂寞的吉姆制造出了意外的假象,唤醒了奥罗拉,这种行为正如奥罗拉所说,无异于谋杀。而且在接下来的半小时浪漫中,无论两人如何享受着这份感情,都被“欺骗”蒙上了一层黑色。
《太空旅客》在感性与理性上发生了严重的割裂,三观不正引出问题很正常,而不正常则发生在如何强行回到一个三观很正的傻白甜大团圆结尾上。奥罗拉在得知真相后不出意料的歇斯底里,但出乎意料的是如同太空突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样,在矛盾完全没有解决或是奥罗拉试图去了解这个错误的情况下,居然还发生了“YOU DIE,I DIE”的迷之桥段。这很容易让人以极为突兀的方式联想到著名的“YOU JUMP,I JUMP”,但前者瞬间感动过后却显得干涩而无力。电影的第三幕大危机到了最后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性感支撑。
两个角色的设计其实还是很有空间的,一个是下等仓的技术人员,一个是上等仓的作家,然而地位的不同仅仅体现在了“早餐梗”的喜剧效果上。作为一部科幻爱情片,《太空旅客》需要的是观众把感性接收值调到最高,理性接收值忽略的程度,而在宣传上影片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拿《泰坦尼克号》来对比,没有收益全是伤害啊,两者在最表层上确实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对于这样一段跨越一切的爱情来说,影片给出的途径截然不同。《太空旅客》对于这段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给出了“耍流氓”的解决方法,反正你也只能爱我了,好吧…这很强势。我还以为吉姆在地球上的过往会被重视一下呢。
不幸中的万幸都在视觉上了,克里斯·帕拉特和詹妮弗·劳伦斯在剧本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依旧演技在线,颜值也就不用多说了,其实国内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线影星的素质,不能把话说全但是美国绝大部分的一线巨星至少遵守了演技与人气成正比的路线,而“大陆小鲜肉”则恰好是反比模式。劳伦斯·菲什伯恩虽然出场时间短暂,但依旧亮眼,尤其是在这种主要演员一个手凑不齐的情况下。特效无话可说,在吉姆第一次走出飞船面对无垠太空时的震撼全片最佳。
尽管《太空旅客》存在着诸多问题,但至少在我心目中和它在北美那种惨不忍睹的评价还是有些距离的,在短暂的感动与心灵的震撼间,它至少碰巧完成了一项。(注意,是“碰巧”)(最后一幕真的出现小木屋了~!)
PS.1.克里斯·帕拉特在两部电影里都差点以同一种方式死去不知其本人作何感想23333333
PS.2.虽然影片没有指出一个方向,但是抛出了一个不错的问题,如果是你独自醒来,面对90年的岁月又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