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林恩和他的B班战友从伊拉克战场回来获得了短暂休假。在此期间,他们受邀为一场橄榄球公开赛的中场休息进行表演。电影讲述的就是林恩和战友在这场表演前后所经历的一切。
19岁的林恩因为在战场上英勇地援救班长蘑菇而成了国民英雄。人们不断地问候和关注让他有些疲于应对,但他却无法逃避,因为他是B班的形象代言人。记者问答会上当有人问到他们在战场上整天想些什么时,林恩的脑中闪现出的是一幅大家齐声说“想女人”的画面(导演李安还把这一幕做了黑白的特殊处理)。但实际上他的战友们却在话筒前一个个正襟危坐地回答了人们想听到的一些答案。当其中一个大兵肆无忌惮地说了一句:“我想杀死那些敌人,让他们的寡妇拼命地哭嚎”时,结果全场寂然!大兵觉出了气氛的尴尬,他还算机智地及时补充了一句:“这句电影台词我终于可以用上了”,人们才长舒了一口气。
而林恩自己也被反复提及的英勇事迹所困。没有人真正了解战场上的那一刻他经历了什么。他对喜爱自己的啦啦队女孩苏珊说:“太奇怪了!人们表扬的是他人生中最悲惨的一天。”那一天,如兄长般的班长蘑菇死了,同时与他近身搏斗的当地武装分子也被他用刀割破了喉咙。一切发生得都太突然,根本没时间思考。当血从对方的脑袋下静静渗出时,李安的处理虽然冷静克制,但林恩受到的巨大冲击仍那样触目惊心。这和拿起枪远距离射杀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惨烈真实到让人难以承受,那双圆睁的绝望双眼让人好难忘记!也许这就是李安想用120帧画面的目的,让观众如临其境,如在身边,这种感觉太过直接强烈!
体育场上整个表演秀气氛相当热烈,尤其是碧昂斯等人的出场更是引发了全场的疯狂,但林恩的内心却是满满的孤独。看似欢腾喧闹的体育场充满着各种荒诞:人们想看见士兵们英姿飒爽的英勇气概,可是一群饱受战争之苦的年轻人却像惊弓之鸟般脆弱,又像惊慌失措的孩子般迷茫,他们站在舞台中央完全不知所措,只是任由他人摆布。连“真命天女”的表演都不能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振作。舞台四周不断喷起的烟火就像是伊拉克战场上的炮火纷飞,画面无缝转换得那么自然。
这世界的秀场太多!媒体拼命宣传着国家和民众对保家卫国英雄们的崇拜,但在台下他们却被不断误解、贬低和嘲讽。就像那个橄榄球队的老板一方面诉说着对B班和林恩的敬佩,一方面却又用施舍般的投资羞辱着他们。主办方邀请他们来做中场表演,也不过是为舞台添加一些爱国的花絮,他们只是舞台上的背景和摆设,“真命天女”才是台前的辉煌。所以当他们被整场秀弄得筋疲力尽迷失在舞台上时,工作人员只是野蛮地驱赶,甚至追打,完全没有丝毫同情。以至于离开时,队友们都纷纷大呼解脱,甚至觉得伊拉克战场都要比这个体育场让人来得轻松,这是多么巨大的讽刺呀!
战场上与敌人的殊死搏斗有着无可分辨的理由,但在这里他们像傻子似地被人观看、品评以及羞辱,他们想发泄爆裂却反而失去了方向。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军人,他们是人民口里的英雄,他们好似注定应该在战场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就应该是勇敢的、无畏的!所以当林恩对苏珊说出真想与她立刻私奔时,女孩惊讶地说道:“你是英雄,不是还要回到战场吗?”唯有自己的姐姐真正关心他,殷切盼望他早日脱离那个地狱般的世界。
但林恩已经不是当初爱闯祸的毛头小伙。这一场短暂的休整让他意识到了许多事情的荒诞不经,也意识到了众人,包括父母家人与自己的深深隔阂。尽管他也质疑战争的意义,但他仍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担当和责任。班长说他变得沉稳了,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队友需要他。所以尽管他有机会留在国内,尽管重回战场有可能让他在离开这个世界时都是处男身,但他依旧选择了与其他别无选择的队友一起重返战场。这或许就是普通战士的宿命!
所以他对姐姐说他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想奢谈爱国。他说自己不过是一名必须服从命令的士兵。不管伊拉克战争出于什么原因,他们也只能继续做他们要做的事情。战场上的一切对于他而言没什么可炫耀的,所有的只是一名战士的真实生活而已。
李安说:“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讲的是人的宿命,讲一个男孩如何成为一个男人,并在这过程中找到自己。”像李安的其他电影一样,这个表面看起来的西方故事依旧用了他独有的东方细腻来文火慢炖。这部电影没有美式英雄主义,相反却是反英雄主义的。在他的镜头下,毫无诚意的作秀越是喧嚣,林恩越是孤独!虚无的英雄崇拜不过是一场无意识的集体狂欢,簇拥而来的民众对于战场和战士的无知才是最大的悲凉!(这让我想起在2012年看过的保钓标语“宁可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复钓鱼岛;哪怕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
(新人乔·阿尔文的气质超级适合角色外表羞涩内敛、内心沉稳坚定的特质)
————————————————
本人微信公众号:萱草的时光
我认真写下自己的感动,而美丽需要你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