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没有沉下心来看历史了。说实话,这本电影原本只是冲着“2016年十佳电影”的头衔,冲着梅尔吉布森去的,果真没有失望,131分钟带给我空前的震撼。
难得兴起,自己近来也因工作上的事情烦闷,借机放松一下,不邀同伴,说走就走,独自一人享受一番。
关于信仰。
西方人的信仰与暴力,常常被拿来作为戏剧冲突的重点。而在战争时期,人类已无暇谈及信仰,价值观将立刻转化为保卫国家,守护亲人,以及自我防卫,让自己、战友、以及更多的人活下去,无论用什么的手段。欺骗、谋杀,都成为了间谍和行刺等特殊时期的伟大任务,但实质上人们还是进行着人骗人、人杀人的粗暴举动。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在上帝的眼里,这些都是一样的劣行。在《血战钢锯岭》中,主人公戴斯蒙德·多斯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因为自己的信仰,他坚决不携带武器,决不射出一枚子弹,绝不屠杀生命。他的行为显然会被嘲笑,每一个人都认为他是个懦夫,他甚至以“违反军规”的罪名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但军队没能成功,多思留下来了,成为一名军医。
而后,多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枪林弹雨的冲绳岛战场上,赤手空拳救下了75名战友。印象最深的当属在战场上,多斯拼尽全力抢救伤员,不断祈祷:“please,lord,help me get one more.”震撼灵魂。
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没了信仰,追求个人利益和金钱成了主要潮流和价值观念,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影片对信仰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这个民族,需要信仰,需要良知。
关于战争。
我就喜欢看战争片,以前喜欢看《冷山》、《珍珠港》这种有爱情的战争片,而今梅尔吉布森的这部战争片,不宣扬战争,不粉饰死亡,不矮化对手,不美化战场,而是真真切切的,鲜血淋漓的,触目惊心的战争片。今年梅尔·吉布森的回归,似乎预示着传统题材的电影,又有人回来扛大旗了。实打实地把战争场面拍得好看、拍得震撼人心,他游刃有余。《血战钢锯岭》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不得不提其中大量的镜头,用于对正面战场的刻画。电影开篇,慢镜头加上平行移动,像画卷一样为我们展开了太平洋战争期间,冲绳战场上,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炮火交加,子弹飞驰,肆意的爆裂,与死亡赛跑的士兵,以及遍地的焦土和残缺的尸体。影片的定调和立意,从导演的第一组镜头里,就被明确的树立了,战争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间地狱,充满了杀戮和死亡,在其中的每个生命似乎都在劫难逃。
几次落泪,皆因战争本身的残酷。电影只讲述了一场战争,可想在二战战场中,像这样的战场比比皆是,甚至更为残酷,这也是我们现在的90后,00后很难接触到的,所以会忘记历史,所以不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更难谈爱国主义。
这也正是国内战争片,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值得借鉴的地方,谈战争,那么就请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战争,正视历史。
关于亲情和爱情。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亲情、爱情小之又小,微乎其微。影片中,当多斯一个人在坚持信仰和体制抗争时,家庭永远是他背后的支柱,善解人意的未婚妻,重整旗鼓的父亲,一向柔弱的母亲,但每个人都是站在他那一方的,一家子虔诚的教徒,让多斯最终得以坚持了自己的信仰。
印象最深的是在战场上,每一位即将牺牲的战士,无不呼唤:“我要回家,我还有妻儿。”这时他们才想到,我不光是一名战士,也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这也便是战争最残酷的所在,多少家庭家破人亡。所以,战争片无疑是在控诉战争,宣扬和平。无论是哪一方。
有人引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来评价电影《血战钢锯岭》,再合适不过: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老梅作品,怎能错过?
血战钢锯岭
Hacksaw Ridge
(2016)
候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它遵从季节的安排,遵从从远古遗留下来的时钟,遵从那个与秋天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