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解决了两个问题,1如何把类型化的主旋律战争片拍出特色?2如何把脸谱化的中国军人拍得生动?看完电影,不敢说完美,但影片相当完整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主旋律题材有了高度,落在了实处,不是挂个呼口号式的死板框架,而是有血有肉,有躯干有内核。
在影片伊始的类似爱党爱国的片段,明显是为了烘托中心思想。但导演林超贤巧妙的地方在于,他在简洁交代之后,规避了以往高大上的东西,直接以快节奏的剪辑,和场景调度把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和事件交代清楚。让这一高度能落到实处,主人公要做什么事?怎么做?一清二楚,让人物没有脸谱化。
第二个问题,军人的性格有了细节,没有一味拔高,有动人的亲情和爱情线,有板有眼。
国民老公彭于晏本片有两个造型
张涵予的亲情线,和彭于晏的爱情线是设计出来的。但这种设计有板有眼,是为了让人物有立足的地方。让他们的情感得以释放,张涵予对着手机的女儿视频目的在于,给硬汉加上亲情线,彭于晏死了的女朋友目的,在于在国仇的基础上加上家恨。这种非常标准化的设置,让人物能在情绪的集中度上增强,也比较容易让人感同身受。毕竟凡人未必都有爱国的热血,但总少不了儿女之情长。
虽然,这是种看出来的设计,却符合一部电影的标配规律,是一种技术环节的理智之举。
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林超贤十分写实的细节为影片增色不少。而诸多的人物也为影片的丰富层次的递进,增添了看点。具体在影片里的表现诸如:坚硬写实的飞车调度,飞斧近身的肉搏戏码,瓢泼雨战中的近镜头。经常看林超贤电影便会发现,他对于暴力搏斗后,细节处理的视角很有个人特色。比如《证人》里失明的张家辉,对着空房间撕裂的吼叫。比如《线人》伤痕的谢霆锋,在旧教室桌椅上的搏斗。这是林导演的特色,本片很好的发挥了这一长处。
这部电影可能唯一的瑕疵是,反派的笔墨有点用得少,但仍是品质过硬,表达饱满的一部电影。看电影的伊始,我想起了刘德华的一部电影叫《门徒》。一样遍地的罂粟花,一样以打击毒品罪犯为题材的电影。但两部影片的角度不同,这部电影从正面人物扫毒人员的心态出发,以正面的态度直接燃爆全片。而《门徒》则从反派罪犯的角度出发,以阴暗的呈现引领电影。两部电影进入我视野的角度不同,但内核其实相似,可以说都是佳作。如果本片可以在反派这个角度多点东西,应该就趋于完美了。
看到网上一些评论出现一种说法,说这部电影生硬加上主旋律外套,抢占国庆档。我想说说自己一些拙见,个人认为本片不是强加,而是就是!正因为以往的主旋律弘扬正气的警匪电影过于套路,才会显得本片更加弥足珍贵。虽然格局略显小,但仍足以秒杀近期华语电影,特别是国庆档其他影片,无论是成色,用心还是制作上,均是上乘佳作。特别是在现有的审查制度下,能拍出如此鲜活、热血又主旋律的犯罪电影着实不易,值得鼓励鼓掌。
【作者简介】曾狄 艺术家/知名影评人腾讯娱乐/时光网/电影网 特约影评人
百度百科专业影评人
微博:http://weibo.com/zengdi77
微信:zengdi07QQ124778977
合作媒体包括:《cctv6中国电影报道》本周之星/ 《看电影》/ 《北京晨报》/ 《羊城晚报》/《 南方都市报》 /《 星途》/《色趣》/ 《航空旅游报》...
更多作品请扫描二维码,谢谢合作欣赏
微信公众号:曾狄影画 新浪微博:曾狄。 本BLOG所有文字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原创。约稿洽谈、专栏合作、媒体刊载或用于商业操作请联系 QQ:124778977 E-mail:ib227777@126.co